学院简介
欧洲语言文化学院前身为西语学院,2011年更名为欧洲语言文化学院。学院设有俄语、法语、西班牙语、德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波兰语、捷克语、匈牙利语、芬兰语、乌克兰语、白俄罗斯语、保加利亚语、罗马尼亚语、希腊语、塞尔维亚语等16个本科专业。其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德语、意大利语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葡萄牙语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开展服务国家特殊需要“党和国家重要文献对外翻译研究”(俄语)博士研究生培养,拥有俄语语言文学、法语语言文学、西班牙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欧洲语言文学(意大利语和葡萄牙语)5个外国语言文学二级学科,拥有俄语、法语、西班牙语、德语、意大利语5个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专业领域,包含9个专业方向。

学院与葡萄牙、法国、俄罗斯、哥伦比亚、乌克兰、加蓬和匈牙利著名高校合作,参与建设了7所孔子学院。目前设有6个全国首家学院及中心(普希金学院、白俄罗斯雅库布·科拉斯中心、匈牙利阿拉尼·亚诺什中心、意大利语教师培训中心、对外意大利语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心、中匈外语教师培训中心);4个教育部区域与国别研究备案中心(俄罗斯研究中心、乌克兰研究中心、法国研究中心、葡萄牙研究中心),此外还设有芬兰研究中心、白俄罗斯研究中心、雅库布·科拉斯中心、德语DSH考试信息中心和天津市国际教育政策研究基地等。

目前学院共有专职教师 78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 12 人,博士学位教师 42 人,占教师总数的 54%;硕士生导师45人,博士生导师3人;外籍专家11人,高层次海外专家1人。此外,各专业每年聘请多名外籍专家、知名学者来学院讲学、任教。2024年,俄语系获批首批天津市级普通高校优秀基层教学组织。

学生培养方面,目前学院是全校国际交流院校最多、交流最为活跃、覆盖国家和地区最广、本科生出国比例最高的学院。学院先后与19个国家和地区的120余所大学与文化教育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国家留学基金委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与校际交流项目覆盖16个本科专业。在与知名大学建立的校际合作协议的基础上,选派优秀学生赴境外进行交流学习,在办学模式上不断创新,深化“3+1”、“2+2”、“3+2”等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实施学分互认、联合培养、学位联授等交流合作特色项目。秉承新时代复合型人才培养理念,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全球视野的复合型国际化人才。

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瞄准社会需求,近年来对外输送了大批新时代外语人才。为区域经济与重点企业提供人才支撑。每年均有30%左右的毕业生入职华为、大疆、中信、迈瑞生物、宇通等行业龙头企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继续录用期望率均保持高位。学院鼓励学生积极服务基层一线,越来越多的优秀毕业生在各自的领域做出了突出成绩,受到社会的高度肯定。在当前国际形势下,我国今后各个领域对高质量外语人才的需求会日益增加,职业前景广阔。同时学院也在积极探索智能技术在跨语言交流中的应用,完善智能语言服务相关专业建设,优化课程体系,利用技术赋能,开启就业新空间。
学科优势
各学科师资队伍实力雄厚,研究方向特色突出。学院以“语言学、文学、翻译学、国别与区域研究、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五大研究方向为着力点,以“党和国家重要文献对外翻译研究”博士人才培养项目为突破口,以国内外联合培养高水平人才为特色,不断提升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水平。
招生专业(方向)介绍
目前学院拥有5个外国语言文学二级学科:俄语语言文学、法语语言文学、西班牙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欧洲语言文学;包含9个专业方向:俄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学、俄罗斯文学、俄罗斯学)、法语语言文学(不区分研究方向)、德语语言文学(不区分研究方向)、西班牙语语言文学(西班牙语翻译理论与实践、拉美问题研究)、欧洲语言文学(意大利语语言文学、葡萄牙语语言文学);拥有5个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专业领域:俄语(口/笔译)、法语(口/笔译)、西班牙语(口/笔译)、德语(口/笔译)、意大利语(笔译)。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制3年)
俄语语言文学
俄语语言学方向:系统学习和掌握当代俄语词汇学、语法学、认知语言学、语言文化学、功能语言学等理论知识及研究方法,有良好的俄语语言学理论和科学研究素养。侧重俄罗斯语言、文化和交际的内在关系及本质的探讨,具备较高语言文化素质和跨文化能力,学会运用相关理论从不同视角开展俄语语言文化和言语交际行为方面的研究工作,以及俄语教学、俄汉互译等语言实践能力。
主要开设课程:高级俄语实践、中俄跨文化交际学、现代俄语理论、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人文社科前沿问题、认知语言学、功能语言学、当代俄语语言与文化研究等。
俄罗斯文学方向:全面掌握俄罗斯文学史、文学理论、文全面掌握俄罗斯文学史、文学理论、文学批评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俄罗斯文学的历史及发展脉络、主要文学流派、经典作品的创作特点, 注重俄罗斯文学中的民族精神特质及在当代中俄文化交流中作用的研究;熟悉国内外俄罗斯文学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文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能够独立开展课题研究。具备俄罗斯文学作品鉴赏、中俄文学比较分析、中俄文学作品互译等能力。
主要开设课程:高级俄语实践、中俄跨文化交际学、现代俄语理论、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人文社科前沿问题、俄罗斯小说、俄苏诗歌、文学理论与批评等。
俄罗斯学方向:为适应国家外语人才转型而设置的重要特色研究方向,旨在构建“多元化研究主题,实用性研究目标,服务型人才培养”的跨学科教学研究体系,培养具备扎实的俄罗斯学理论基础,熟知与之相关的俄罗斯历史、地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知识,掌握俄罗斯学的研究方法,具有从事区域国别问题研究能力,借助本校中央文献翻译研究基地、中俄联合培养、孔子学院等学科平台优势,培养能够“懂语言、专国别、通领域”的复合型俄语人才。
主要开设课程:高级俄语实践、中俄跨文化交际学、现代俄语理论、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人文社科前沿问题、当代俄罗斯、区域国别学理论与方法、当代俄语语言与文化研究等。
法语语言文学
主要基于法国现代文学理论和研究方法论的新发展,研究法国现当代文学流派和风格特点。通过硕士阶段的学习,提高学生法语阅读、话语及篇章表述技巧,使学生了解法国文学主要流派、作品及其批评,掌握具有前瞻性的文艺理论,并运用这些理论对文学作品进行文本分析。
主要开设课程:高级写作、高级视听说、高级口译、语言符号学概论、法国文学理论与批评、法国文学作品研读、法国诗歌、法国语言及文字发展、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等。
德语语言文学
主要涉及语言学、教学法、跨文化研究、文学和翻译学等专业领域,重点探究语言学基础理论、教学法理论与教学实践、跨文化研究基础理论、文学理论与文学作品赏析、翻译理论与实践等,旨在培养并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使其具备德语语言文学相关领域的理论功底、广博的专业知识以及较高的文化素养,了解国内外有关方面的前沿学术动态;严谨治学,勇于开拓创新,成为能够从事本学科的科学研究、高等学校教学或其他部门相关工作的专门人才。
主要开设课程:德语语言学概论、教学法导论、教学法研究、文学研究、翻译概论、跨文化交际学概论,科研方法导论与论文写作等。
西班牙语语言文学
西班牙语翻译理论与实践方向:贯彻译论译作并重的宗旨,向学生介绍中外传统翻译理论和当代译学各种流派的最新研究成果,讲解翻译学与语言学、比较文学、社会学、文化学的密切联系,熟悉翻译的规则与标准,在理论指导下进行西班牙语与汉语互译的实践。教学实践以西班牙及西班牙语美洲经典文学作品和现当代文学名著为主要翻译素材,兼顾其他,使学生提高翻译理论修养及鉴赏水平。
主要开设课程:西班牙语语法学、高级西班牙语视听说、西班牙国情研究、拉美国情研究、西班牙语教学法、中西翻译史、翻译理论与实践、语言学理论、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等。
拉美问题研究方向:以培养西班牙语语言基本功过硬、拉美国情知识扎实的硕士研究生为根本目标。依托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基地——拉美研究中心的学术优势,对焦拉美核心问题,解读国内外关于拉美重大问题的主要论述和基本判断,追踪拉美重大问题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培养学生拉美专题的研究能力。
主要开设课程:西班牙语语法学、高级西班牙语视听说、西班牙国情研究、拉美国情研究、西班牙语教学法、拉美当代问题研究、拉美历史研究、语言学理论、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等。
欧洲语言文学
意大利语语言文学:主要研究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从文化角度系统了解意大利语语言学的基本概念,把握意大利语研究的基本范畴、特点与形成的流派及理论;培养文化语言研究的意识,提高意大利语的运用能力。在系统掌握意大利语语言学基本概念、发展脉络和理论体系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独立从事与语言和语言学研究相关的科研实践活动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方法进行理论创新和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主要开设课程:普通语言学、意大利语言简史、当代意大利语概况、意大利语语言学概论、意大利文学语言史、文体研究与写作技巧、意大利文化概论、意大利语社会语言语用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等。
葡萄牙语语言文学:以葡语非母语教学和中葡跨文化交流为主要特色。同时强调学生对于中葡和葡中的双向翻译的学习与实践,培养学生复合型的翻译能力和研究能力。葡语非母语教学法着眼当下中国高校葡语本科专业数量的迅速增长,旨在培养学生葡语作为外语教学的能力,该课程配有相关的考试与测评课程,提升学生全面掌握葡语作为外语的教学能力。中葡跨文化交流立足国家战略需求,使学生在深入研究葡萄牙民族语言与文化的同时,更好地把握民族语言与文化的内在关系,提高他们的语言文化素质及跨文化能力,能够讲好中国故事,助力中国更好的走向世界,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达到思政教育与外语教育有机融合。
主要开设课程:翻译学概论、葡语非母语教学法、多元文化主义与跨文化交际学、葡汉对比与翻译、教学与测试、语法与交际、葡萄牙社会与文化、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等。
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学制2.5年)
俄语口/笔译
侧重中外翻译理论和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提高学生的口笔译实践能力,以培养学生的翻译学科意识。教学中注意采用先进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依托本校中央文献翻译及研究方面的资源优势,采用学界与业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开展翻译实践提供条件。翻译专业课教师均具备良好的翻译理论研究素养和资质,长期从事翻译实践和教学工作,具备丰富的翻译实践经验。定期邀请国内外翻译界权威人士举办翻译讲座等。
主要开设课程:翻译概论、高级俄语实践、高级俄语笔译、高级俄语口译、笔译工作坊、口译工作坊、传媒翻译、应用翻译、中国文化俄译、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等。
法语口/笔译
在侧重口笔译实践能力培养和训练的同时,强调应用型翻译理论和翻译研究方法的介绍,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翻译理念和翻译学科意识。注重学生双语语言、文化意识的培养和法语基本功的全面训练,同时辅以计算机辅助教学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依托学校翻译学科的资源优势,采用学界与业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与业界联手,建立实习基地,供学生开展翻译项目,进行毕业实习。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口笔译专家和知名译员为学生授课,定期邀请国内外翻译界权威人士举办翻译讲座。
主要开设课程:翻译概论、高级商务翻译、高级口译、翻译批评与鉴赏、交替传译(法译汉)、交替传译(汉译法)、同声传译、视译、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等。
德语口/笔译
以职业需求为导向,注重德语口笔译实践能力培养,形成以能力为核心、以任务为导向、以实践为主线的教学理念。坚持紧密联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致力于打造“思想道德素养高、科学人文素养高、人格心智素养高、学科专业素养高、基础能力强、专业能力强、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的应用型翻译人才。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学生不仅要接受全面、严格的口笔译基本技能训练,还要进行大量的翻译实践,训练和实习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法律、外交、商务、金融、科技、环境以及教育等多个重要领域和最新议题。
主要开设课程:翻译概论、口译理论与实践、笔译理论与实践、交替传译、同声传译、视译、商务口译、笔译工作坊、党政文献翻译、文学翻译、论文写作指导等。
西班牙语口/笔译
在学习中外翻译理论的基础上,侧重对学生口笔译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翻译理论素养,并能够熟练运用各种翻译方法和策略,进行不同领域的高级口笔译工作。本方向的特色和优势在于:一方面依托天津国际港口城市及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区位优势,学生教学实践和毕业实习机会较多;另一方面学科重视国外高校联合办学项目建设,为学生积极提供出国留学深造和发展的机会。
主要开设课程:口译技巧与策略、交替传译、高级西班牙语翻译(西译汉)、高级西班牙语翻译(汉译西)、文学作品翻译、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等。
意大利语笔译
侧重笔译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的同时,强调应用型翻译理论、翻译简史和翻译研究方法的介绍,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翻译理念和翻译学科意识。注重学生双语语言、文化意识的培养和意大利语基本功的全面训练,同时辅以计算机辅助教学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依托学校翻译学科的资源优势,采用学界与业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与业界联手,依托已经建立的实习基地,供学生开展翻译项目,进行毕业实习。翻译专业课教师均具备良好的翻译理论研究素养和资质,并且长期从事翻译实践和翻译实践教学,具备丰富的各类重大翻译项目实战经验。
主要开设课程:翻译概论、意汉\汉意笔译理论与技巧、意汉\汉意基础笔译、中级笔译、口译理论与技巧、文学翻译等。
联系方式
学院网站:http://european.tjfsu.edu.cn/
联系电话:022-23280731
邮 箱:ouyufs@tjfsu.edu.cn
学院公众号:天外欧洲语言文化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