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文化传承与国际传播能力建设,4月27日,欧洲语言文化学院党委组织30余名教师党员赴天津中医药大学开展“聚力文传通世界,支部联建共发展”为主题的党员教育实践活动。通过支部联建、实践研学、沉浸体验等形式,架起中医药文化与外语学科协同发展的桥梁。
1. 支部共建架桥梁
活动首站举行“红色领航·学科共融”支部党建联建和交流座谈。作为同一批入选“天津市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的党支部,我院非通用语教师党支部和针灸推拿学院实验针灸教师党支部围绕基层党建创新、文化育人模式等展开深度交流,现场气氛热烈。双方还就课程共建、学术共研、国际传播资源共享等内容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2. 实践研学悟真知
教师党员走进针灸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通过"推拿手法实训+VR针刺模拟"的全新教学模式,在虚实结合的交互场景中学习经络学说。支部书记王烁戴上VR设备后感叹:“传统针灸技艺与现代科技的融合令人震撼,这正是讲好中国故事的生动素材。”在现代中医药海河实验室,组分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团队自主研发的智能脉诊仪、中药成分分子解析系统等创新成果,为跨学科科研合作开辟了新思路。为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张伯礼院士团队在抗击新冠疫情期间以中医药为核心,在临床救治、科研攻关、国际协作等方面作出的贡献,深刻诠释“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所震撼。



3. 文化浸润强自信
占地3.7万平方米的“如意药岭”中药植物园成为文化体验的亮点。在专业讲解员引导下,教师们沿着“四气五味”主题步道,辨识400余种道地药材。“薄荷的清凉源于辛凉解表,黄芩的苦味对应清热燥湿……”随着讲解深入,德语系丁雅静老师用手机记录着药材外文译名,"这些术语的精准翻译,正是我们构建对外话语体系的关键"。


学院党委书记在总结中强调:“此次活动是文化传播路径的创新探索,我们要将中医药文化精髓转化为多语种叙事资源,培养既能'翻译中国'又能'阐释中国'的国际化人才。”据悉,双方将联合开展"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项目、课题合作,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此次跨学科、跨院校的党建联建活动,不仅深化了教师党员对中医药文化当代价值的认知,更为创新国际传播话语体系、推进新文科建设注入新动能。未来,学院将持续搭建中外文明互鉴的实践平台,以语言为桥,让世界听见中华文明的现代回响。